“目前,地方发展依靠人才,也受制于人才,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外地人才不愿来,家乡孩子不愿留。许多本地孩子对家乡的认识不足,甚至对家乡的历史、人文等一无所知,导致缺乏爱乡情怀,缺乏投身家乡建设的思想基础。”
(图侵删)
基于上述观点,有网友日前通过中国政府网建议,将地方人文知识编成教材,纳入义务教育学习内容。同时,学校可采取课堂授课、实地情景教学、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家乡文化,感受家乡美好,培育乡愁,增强爱国爱乡情怀,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下报效家乡、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种子。
教育部4月13日回复称,结合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教育部已将地方人文知识纳入道德与法治、地理、综合实践等必修课中。在相关课程教材中明确地方人文知识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如: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要求学生“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历史要求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地理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等。
教育部还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专门留出一定比例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课时,鼓励地方和学校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充分挖掘地方人文内涵,开发相关课程,丰富育人载体,增强育人效果。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走过南闯过北,泰山脚下犟过嘴”!泰山裸眼3D短片上新梗了!
热闻|6号台风“山神”生成!还有7号台风“安比”,即将三台风共舞!周末济南再迎雷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风扇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