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充分发扬革命老区大学“走在前列”的政治自觉,坚持“以红色传承为核心点、以平台建设为支撑点、以优质服务为着力点”的“三点”工作布局模式,加快推进学校社科工作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彰显红色基因传承的临大特色
一是加强沂蒙精神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特质为主线,针对省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精神标识和价值精髓提炼还不够”等问题,组织精干力量,做优研究工作。以学校承担的全省“红色基因传承”重大项目为抓手,深入研究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本质特征和重大意义;继续开展沂蒙根据地口述史访谈;扎实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山东卷)》的研究工作;持续加强《临沂大学学报》、临沂大学报沂蒙精神专栏建设;不断加大课题研究专项投入力度,力争在原有基础上翻一番。
二是夯实沂蒙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进育人工程。精品建设《沂蒙精神大学生读本》《沂蒙文化史》校本教材,创新建设《沂蒙畅想》《沂蒙印象》《沂蒙情深》红色乐舞“三部剧”;强化建设红色馆、校史馆、档案馆、博物馆和山东沂蒙文化研究院“四馆一院”;着力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的临大特色。
四大平台引领带动哲学社科队伍发展
一是以质量提升为取向,建强学科平台。坚持有所为、有所缓为的方针,实施学科“筑峰工程”,围绕沂蒙精神与沂蒙文化、智慧物流、教师教育、戏曲艺术等,重点打造优势学科领域,不断筑牢“社科强校”根基。
二是以拓展面域为取向,建优社普基地。建设以图书馆、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等省级社普基地为中心,以学院社普站点为节点的社普网络,扩大受众面;加快推进“新媒体+高校社联”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及省社联社科的网络资源,提高资源供给面;努力推出“金讲”、“力作”、“名师”,增加优质成果面。
三是以立德树人为取向,建立特色学生社团。充分认识高校社科对象群体知识化、思想活跃化特征,坚持做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持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重建一批有校园特色、有文化底蕴、有深厚传统的学生社团。
四是以共同发展为取向,建好协同中心。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注资、学校借势发展”的发展思路,争取外部支持,搭建能凝聚、有厚度、可辐射的社普平台;加强校内协同,组织优势力量,健全组织机制,做好换届工作,努力打造一支由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和爱党敬业的忠诚者所组成的高素养社科队伍。
服务沂蒙助力老区发展
积极践行“服务沂蒙”的工作宗旨,做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池、思想库和智囊团。
一是继续实施“服务沂蒙行动计划”,常态化地进驻沂蒙老区乡村,传颂沂蒙精神、传播优秀文化、阐扬美丽乡村,服务乡村振兴。
二是扎实开展“百名博士教授走沂蒙”活动,常态化地融入商贸物流、颐养健康、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提供决策咨询、参与规划设计、指导实施推进,助力产业发展。
三是积极推进“教育志愿服务团送教下乡培训活动”,常态化地走进发展薄弱学校,讲授专业技能、培育实践素养、唤醒人文情怀,助力精准脱贫。
四是全力做好各项合作研训与论坛。主动对接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市县相关部门,精心组织社科骨干培训、干部党性教育、市民大讲堂论坛,力推以文化人。
中文在线:已获得多个国际知名IP在国内衍生品的部分品类授权 将持续发力IP全品类商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