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屏幕和电话,一场心理防“疫”战正在全国多地开启。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2月3日,四川、重庆等地多所大学向公众开通热线,免费心理咨询。
针对疫情带来的恐惧、担忧、焦虑等负面情绪,有志愿者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市民可以在家中适量运动,缓解情绪。
应对疫情,四川、重庆、上海、杭州开通心理辅导热线
2月3日11时,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四川省各高校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在疫情期间为广大师生和官大群众提供疫情相关心理支持服务。
澎湃新闻注意到,涉及高校47所,包括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名单中均附有联系方式和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服务的微信公众账号。
同日,重庆市对外公布10所高校开通心理辅导热线。
重庆市公布10所高校心理辅导名单 微博@万州发布 图
重庆市万州区委外宣办官方微博@万州发布3日10时许发布消息称,2月1日,重庆10所高校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在疫情期间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并公开全市高校心理咨询与服务示范中心联系方式。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在10所高校名单内。
2月1日至3日,上海、杭州已开始提供免费心理辅导工作。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月1日起,上海市已有多所医院陆续启动对一线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心理危机干预。上海市卫健委也已着手组织起草《关于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的通知》,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
此外,自1月29日起,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都陆续开通了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同时通过热线电话、QQ语音或视频、邮件等方式,面向全校学生提供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支持。
2月2日下午,杭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应旭旻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七次新闻发布会上说,自杭州市发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市卫健委第一时间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
西南大学专业老师上阵,杭州已心理援助2000多人次
应旭旻在前述发布会上表示,截止2月1日24时,杭州市共接听热线1463人次,累计出动现场干预工作人员879人次,对集中隔离点、居家隔离人员和居民等进行心理援助2040人次。
3日,西南大学的一名志愿者告诉澎湃新闻,1月28日、29日就有校内学生陆续拨打求助电话。考虑到疫情正处于扩散时期,求助者在持续增加中,学校之后会增加学生志愿者投入到心理服务热线工作。
前述志愿者介绍,参与心理辅导工作的志愿者都是学校里专业老师,曾参加过2008年抗震救灾活动的心理疏导工作。
另据西南政法大学一名志愿者说,该项工作在春节后就已陆续开始,前来咨询的校内师生较多。
在家隔离出现了恐惧、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怎么办?3日,西南财经大学心理中心工作人员建议,在家隔离期间,学生可以多与朋友、家人沟通,在家中做适量的运动来缓解压力,如焦虑情绪仍有增长趋势,可与心理中心保持联系。
四川各高校开通心理辅导在线服务,总计47家高校 微博@四川发布 图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