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峄城区残联坚持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一大批事关残疾人切身利益的难点、堵点问题,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5月30日,峄城区“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峄城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魏广魁介绍,残疾人证办理提质增效,打造残疾人证办理“贴心服务”模式。
——残疾人证办理提质增效。通过将残疾人证办理权限下放至镇街、增加鉴定频次、上门鉴定服务、两项补贴“免申即享”4项措施,打造残疾人证办理“贴心服务”模式。今年1-5月份共计办理残疾人证2753件,其中为不方便的残疾人上门办证54件。
——残疾人康复救助多元保障。通过持续优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加大投入,全面做好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康复和救助工作,截至目前投入使用资金51.4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2%。同时为35名残疾儿童发放了安全应急包,为5名脑瘫儿童发放了儿童轮椅。采取“互联网+康复”服务模式,1-5月份共为3691名残疾人激活账号并开展了“互联网+康复”服务;同时完成8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
——残疾人教育就业多渠道开展。全面开展残疾人就业需求、培训需求调查,建立残疾人需求台账,走访12家区内外用人单位,共推荐残疾人就业21人。成功举办一期残疾人电动车维修强化班,培训残疾人学员20人,目前已有9人开办电动车维修店或维修点。开展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年审工作,根据申报对12个用人单位进行了确认,有效安置残疾人就业23名。
——康医结合,探索创新“123”“如康家园”新模式。借助当前枣庄市政府将“打造村级卫生服务‘枣庄样板’村级卫生室建设三年提升计划”的“1”个有利契机,做好“如康家园”资源融合和康健融合“2”项融合,整合“如康家园”、卫生室提升建设、村级“3”方资金。新建河口村全市首家将康医结合、资源共享理念融入的残疾人之家。积极探索康医结合的创新服务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开展丰富多彩的残疾人联系帮扶活动。开展“情暖榴乡”走访活动助力区政府“送温暖过好年”活动。动员10余家爱心企业捐赠物资约6万余元,走访360户残疾人。联合残工委各部门、各镇街开展了第25个“全国爱耳日”、第34个“全国助残日”等系列主题活动。为残疾人发放了适配辅助器具和生活物资共计4万多元,使残疾人朋友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做好残疾人“兜底保障”工作。严格落实各级助残政策,切实提高残疾人待遇,实现了惠残政策的应保尽保。落实省残联重点人员帮扶政策。采取重点帮包制度,领导干部登门入户,做到“三了解”、“四送入”。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孟令洋 报道)
《喜剧之王单口季》瀑布式官宣,喜剧老友归位、实力新人轮番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