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济南市政协委员、教育局长王品木接受专访,就大家关心的教育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回顾不平凡的2020年,怎样总结济南教育的发展?
答:2020年,济南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战略目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发展,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畏难,勇担当,善作为,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有温度有品质的济南教育”品牌深入人心。
1、坚持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省率先开启“云课堂”,教育部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率先对假期留校民族学生和外籍学生全封闭管理;率先启动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温暖在线”关爱行动;率先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空中课堂”线上学习全覆盖。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和52所驻济高校平稳有序开学复课,复学核验50条等多项经验被誉为“济南模式”,全省推广。
2、高质量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10339名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得到保障。完善“奖、贷、助、补、减、免”精准资助体系,资助困难学生15.49万名,资助金额4.34亿元。
3、推动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济南品牌”芳华尽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7%,公办园幼儿占比超过53%,提前超额完成国家及省定80%和50%的目标。
4、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济南教育温度倍增。年内开工新建改扩建144所中小学、幼儿园,“十三五”期间,共完成建设中小学幼儿园794所,建设总量领跑全国。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项目完成率、新增学位数均居全省第一。
5、持之以恒提升教育质量,济南教育品质彰显。推出“双贯通”思政课建设工程,2个德育案例入选全国“一校一案”典型案例,10个项目入选全省思政课教改项目,均居全省首位。
记者:2021年,济南教育还会有哪些动作值得期待?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济南市教育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战略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把方向、提质量、优服务、强治理,不断提高群众教育满意度,锻造教育现代化的“济南品牌”。
一是抓根本提站位,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开展“四个一百”系列活动,建设100个党建阵地,打造100个党建品牌,评选100名党员楷模,开展100场红色宣讲。
二是抓重点补短板,全力推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以上。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在思政课改革方面形成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典型经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三是抓难点求突破,全力提升教育保障水平。科学编制《济南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济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持续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80所。深化校长、教师队伍管理改革,推进第二轮中小学校长职级改革,加大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力度,盘活并优化教师配置。
四是抓管理深改革,全力解决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各类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区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教师育人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的四维评价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成立山东齐鲁数字教育产业发展研究院(济南教育在线平台)。到2021年底主城区布局建设10所中央厨房,实现全市有需求的中小学午间配餐100%全覆盖。
2021年及“十四五”期间,围绕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市教育局还将重点推进四个项目:一是建设山东(济南)智能仿真公共实习实训基地。二是建设山东齐鲁数字教育产业发展研究院(济南教育在线平台)。三是在先行区建设一所高标准学校。四是创新机制,积极引进筹建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紧紧抓住三大国家战略交汇期的重大政策红利,加快推进美国斯坦福大学创新设计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英国北方大学联盟、波兰肖邦音乐学院等在谈世界名校项目,加快打造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区。
记者:近年来,济南教育围绕“有学上”,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取得的成绩如何?未来济南教育在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还将采取哪些重要举措?
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是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近几年,市教育局围绕“有学上”,采取了多项措施:
一是以规划引领教育资源配置。“十三五”期间,共完成建设中小学幼儿园794所,建设量领跑全省、领先全国。编制《济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持续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另外,全市已提前完成化解大班额和居住区配套园整治任务,均排名全省第一。
二是创新教育资源配置的长效机制。出台了《济南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意见》,在新建小区规划、土地招拍挂、建设手续办理、商品房预售、竣工验收环节设置“五个卡口”,实现配套教育设施与首期住宅“五同步”,入选“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经验在全省推广。
“十四五”期间将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0所以上,其中2021年,济南市将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处,更好满足市民入学需求。
记者:围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战略目标,“十四五”期间,济南市教育将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探索?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要提高首位度,教育必须先行。“十四五”期间,将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为目标,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扩资源。持续扩大基础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实施《济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规划》,“十四五”期间将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0所以上。
二是优结构。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办园方向,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和保教质量提升的扶持力度。深化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乡镇学校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以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资源优化整合、双元制创新等为突破,引领职业教育各项改革,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提质量。全面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力争省级三类以上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5%以上,其中省示范、一类、二类幼儿园占比达到60%以上。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实现标准化家长学校全覆盖。实施特色高中创建工程,聚焦育人方式改革,实现由标准化、规范化向高质量、有特色发展。推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与岗位管理、聘期考核和绩效分配等人事改革的深度融合。成立山东齐鲁数字教育产业研究院,推进数字教育在线平台建设,打造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科技赋能教育的济南范式”。
记者:深化职业教育“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明年济南将有什么新举措?
一是扩面提质。力争利用3年的时间,在全市规范化以上职业学校基本建立起具有济南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模式,实现双元制制度创新由几家独放到满园春色的转变。
二是完善体系。着力打造产学研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产教对接的供需衔接机制,组织行业、企业、学校定期公布人才需求与供给信息,实现产教信息共享,无缝对接。积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构建适合校企双元培育的管理和评价制度。
三是铸造品牌。突出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教育,创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发起成立黄河流域产教联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职业教育博览会,引进中外合作项目,构建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指导、双元教学、双元招生、双证毕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全链条、体系化的济南职业教育双元制制度创新标准体系,形成我们自己的职教品牌。
记者:高质量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十三五”期间,济南市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十三五”以来,济南市紧紧围绕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育人水平高超的“四有”好教师团队,教师队伍建设驶入快车道。
一是构筑队伍建设“四梁八柱”。启动“锻铸师魂”“涵养师德”“提升师能”“激励惠师”四大行动,聚焦师德建设、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出台系列文件,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招、硬招,不断深化教育、监督、考核、激励、惩戒“五位一体”师德建设机制。
二是搭建队伍成长“济南样板”。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品牌创建,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十三五”期间,补充了2万余名学历层次高、专业水平强的新教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9%。教师队伍配置更加均衡,1.8万余名校长教师跨校交流,“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教师队伍素质更加过硬,111人获评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名校长,333人成长为济南名师和优秀教育管理者。
三是保障惠师政策“落地生根”。核增中小学和幼儿园编制,保障新教师及时补充;核增绩效工资总量,用于德育团队建设和课后延时服务;核增专业技术岗位,让更多的教师晋级加薪。同时,积极推动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设置正高级教师岗位打破中小学教师职称“天花板”,201名教师晋升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率先在全省实施基层中小学职称制度,让更多的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享受到“实惠”。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报道)
评论员点评女排名单:让我想起了2001年,希望她们打出自己的时代
乡村振兴论丛|杨仁峰:党建引领“一块田”,奏响增收“奋进曲”
2023年前11个月检察机关起诉职务犯罪1.6万人行贿犯罪230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