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对调研本身来一次“调研”

小刘

□ 任宇波 邵方超 李岳岳

合集!对调研本身来一次“调研”
(图侵删)

当前,大兴调查研究,各地已陆续启动展开。大众日报评论员就此深入一线采访调研,与一线工作者、企业家、政府部门座谈交流,倾听他们在调研与被调研过程中的得失与经验、所遇到的困惑与难点。

透过他们对调查研究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完成了这次对调研本身的“调研”和“诊断”。在此基础之上,撰写了《调研清单,不能凑单》《拉百姓呱 唠群众嗑》《莫让调研止于报告》三篇评论。

三篇文章,三个切面,分别聚焦调查研究的前段、中段、后段。

前段写清单,聚焦调研的起点。清单列得准,问题才能抓得准,才能分清轻重缓急,明确要害之处,接下来的调研才能有的放矢、收到成效。否则,号脉都号不清楚,那治什么病?

中段写方法,聚焦调研过程。调研顺不顺畅、奏不奏效,看姿态,更要看本事。调研者话语体系转换游刃有余,对现场感知把控驾轻就熟,才能打开对方话匣子,才能吹糠见米、摸到活鱼。

后段写落实,聚焦调研终点。报告不是最后一个步骤,调研要察实情、获真知,更要见人见事、见到实效。以调查研究开路,立足于“怎么办成”,强调成果转化运用才是最终目的。

三篇文章贴着问题来,为的是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个醒、建个议,以便更好开展调研、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这些问题,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有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总之,有则改,无加警。

现将文章集结呈现:

调研清单,不能凑单

□任宇波

网上购物,消费者常会遇到商家的一种营销策略,叫凑单。只要满足一定金额条件,就可享受满减、打折或包邮等各种优惠。本来只买一件,最后为了凑单,买了一堆。

这种营销方式,用在消费购物上,卖家扩销量,买家享优惠,倒也无可厚非。不过,可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凑单的。有些事情凑单,就得掂量掂量,是不是合适,是不是应该。

最近,大兴调查研究,各地已陆续启动展开。其中第一个步骤,就是制订调研方案,敲定问题清单,又称调研的“路线图”“时间表”。这个过程中,少数地方出现的一些苗头倾向,就有凑单之嫌。

有些单位,日常调研本属业务范畴,走基层、访一线,是工作常态,但为完成任务,不得不另拟题目调研,反而影响了正常工作。有的地方,要求各级必须报题,一些同志为凑数,一拍脑袋,不管是不是真问题、需不需调研,先拟个题,应付再说。还有的,为早完成任务,严卡调研时限,以致调研过程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最后赶出个“急就章”,交差了事。

调查研究,当然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拟定调研清单,是开展调研的第一步。但如果第一步就踩空了,问题一开始就找得不准不实,那么收集素材资料、分析解读内容、提出解决对策,后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都只能是走过场,在形式主义上飘。照这样的“路线图”“时间表”走下去,实则是为了调研而调研,解决不了问题不说,反倒助长了形式主义之风。

调研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调研清单,实质是问题清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号脉都号不清楚,那治什么病?

如果说,网购凑单,让消费者购买了不太需要的产品,那么,调研凑单,则使得一些部门单位调研了本不需调研的问题。有人说,凑单产品,留之无用、弃之可惜,下单需谨慎,那么,凑单调研,兴师动众、煞有介事,浪费人力物力、时间资金,更是不可随意而为。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调研清单,绝不能凑单。清单不是不可以拟,“路线图”“时间表”也不是不可以定,但绝不是为了求全求大求好看。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这个基础之上。

制定清单的过程,本身就是摸清找准问题的过程。所以,对那些正在开展调研的地方和部门来讲,不妨沉下心来,对调研清单来一次系统全面梳理,弄清楚哪些问题是真正的堵点淤点难点,哪些是推动工作的主攻方向,哪些是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哪些是日常工作调度就可以解决的,哪些又是必须通过调研才能予以解决。

如此,实事求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找准关键要害,分清轻重缓急,这样制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才能使调研有的放矢、收到成效,也才能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检验。

拉百姓呱 唠群众嗑

□邵方超

当前,大兴调查研究,有些同志走过一些地方,听了一些情况,材料拿回来不少,但最后捞到的干货不多,掌握情况若明若暗,总觉得隔了一层。究其原因,是身虽入、心难至,不会拉百姓呱、唠群众嗑,和基层干部群众对不上话,调研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调查研究,曾多次告诫我们,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这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能力。对于调研的重要性,很多同志思想上是重视的,认识上是清醒的,想调研,也愿调研;但往往一下到基层,选什么点、找什么人,看什么、聊什么,问题怎么切入、话题怎样延展,心里就没了谱、犯嘀咕。

常下去调研的同志都知道,基层朋友想反映的问题,想表达的意愿,甚至很多朴实的想法、点子,往往不会在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讲出来。能不能打开对方的话匣子,关键就看能不能与对方坐在一条板凳上,找到一个贴近实际的话题切口,能不能以随和谦逊的态度、朴实暖心的话语,来消除对方因陌生而产生的防备与局促。

换句话说,调研的时候,我们最好能忘记自己本来的身份。这一刻,就做一个普通的调查者、研究者,和被调研对象摊开手掌、平等交流、明亮对话。我们很多前辈下基层调研,来到田间地头像农民,走进企业车间像工人,甚至可以掌握几套话语体系,“以无厚入有间”,转换游刃有余。正是这样的“不违和”,才迅速拉近了距离,听到了无数真话、实话、贴心话。

说到底,调查研究是为了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实对策。除了态度的真诚、姿态的降低,对现场的感知与驾驭,对问题的认知与反应,透过诸多现象抓取本质的能力,同样重要。而这些,又无不需要丰富的积淀阅历、经验历练来支撑。

就拿农村来说,很多问题就隐藏在张家长、李家短的琐事中,我们如果听不懂村里的土话,体察不到百姓的情绪,不熟知当地的人情世故、习俗文化,就很难吹糠见米、摸到活鱼。去企业和人家聊天,如果对当前相关行业发展动态、技术升级方向、产业链条配套说不出个一二,就聊不到一个频道上,问不出真问题,也得不到真回答。

经验阅历并非天生所有,需要长期训练。而最好的训练办法,就是多下基层一线,多拜人民为师,多向能者求教,多向智者问策。去的次数多了,待的时间长了,有了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群众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熟知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看到的问题自然就会不一样,立场就会不一样,视角也会不一样。

可以说,当我们具备了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这样的调查研究才求真务实,才有价值、有意义。

莫让调研止于报告

□李岳岳

撰写调研报告,是调查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调研发现的问题、剖析的案例、总结的经验以及提出的对策建议,都要在报告中予以呈现。它既反映调研开展的质量水平,也为下一步成果运用、问题解决打下基础。

不过,在实际调研工作中,有一种调研止于报告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和警觉。前期调研中,问卷调查、座谈交流、蹲点体验,样样不落;撰写报告时,点明不足、分析原由、提出建议,也不可谓不细致、不深入。但有的同志交上报告,似乎就觉得完成了调研任务,至此万事大吉,眼睛开始重点盯在报告有没有“受关注”“获批示”上,至于调研问题后续有没有得到解决、成效几何,就不大上心了。

调查研究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调研,如同“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调研形成的报告,说得多干得少,光开花不结果,哪怕写得再精致、再华丽,除了虚应故事,多半没有其他用处。到头来调研成果一大片,基层巴望解决的问题,却往往没了下文,反倒浪费公共资源,干扰基层工作,影响干群关系,最后演变成“认认真真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实在要不得。

说到调研止于报告的原因,有丰富调研经验的同志分析,要么是一开始就把调研当成了事务性工作,调而不研、研而不实,谈问题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囫囵吞枣写个报告,自然也就听不到后面的动静;要么是报告写得很扎实,但一看情况复杂、牵涉面广、问题交织,感觉落实起来费精力、协调起来有难度,干脆打起了退堂鼓,递上报告交差了事。

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能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换句话说,报告不是调研的最后一个步骤,调查研究既要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更要见人见事、见到实效。

到地方一线调研,经常发现,很多基层干部群众对当地存在的问题门儿清,他们最缺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点子、办法和外在助力。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以调查研究开路,立足于“怎么办成”,把成果转化运用作为评价调研质量的重要标准,引导调研工作更具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际效用。

当然,调研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有的是顽瘴痼疾,积久难治;有的则是新问题,之前没遇到过,更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为此,我们有必要在梳理问题清单的同时,列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重点加强对调研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对那些短期能够解决的,要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要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把调研报告写在大地上,让调研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转化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山大2024高考录取最高分刘书菡:学医前路漫长,我准备好了

中国人寿寿险安阳分公司开展“高管面对面 服务心贴心”活动

雷迪克:八村本季表现非常出色 他的决策 控球 终结仍有提升空间

韩国一教师隐瞒梨泰院夜店活动史:51人感染,一家五口中招

信达证券:牛市第二波可能有三阶段

2024绿茶品牌大会 信阳市浉河区获殊荣

重新定义新时代国民车,奇瑞风云T8预售价10.99万元起

齐鲁壹点十周年关键字:暖

中金公司:港股市场整体呈震荡格局

主力尾盘持续加仓机械设备股 抛售公用事业股

剥离与辉同行后东方甄选由盈转亏,新东方盘前跌超16%

上海建科:房屋检测鉴定业务是公司主营业务之一“检测与技术服务”的细分业务

合集!对调研本身来一次“调研”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风扇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