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10:00,记者从临沂市防汛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了解到,8月13日至14日的大暴雨造成沂南、莒南、蒙阴等县及临沂中心城区发生灾情险情,累计转移避险19943人,受灾人口达35.8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9257.3公顷,倒塌损毁房屋3446间,但全市无一人因灾死亡。
临沂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秘书长、市应急局副局长卜庆杰在发布会上表示,8月13日夜至14日白天,临沂市中北部地区发生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并造成沂河、沭河发生编号洪水,其中沂河出现1960年以来最大洪峰。部分县区,特别是沂南、莒南、蒙阴等县和临沂市中心城区发生灾情险情,农田被淹,道路桥梁受损,群众房屋进水,受灾遇险人员紧急转移避险。对此,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动全市各级迅速开展防汛救灾工作,临沂全市无一人因灾死亡。
暴雨使临沂部分县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经初步灾情核查,截至8月16日8时,临沂市受灾人口35.8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9257.3公顷,倒塌损毁房屋3446间,水利设施损毁1215处,道路交通损毁1555处,公益设施损毁1905处,工矿企业受灾183个。灾情主要分布在蒙阴、沂南、沂水、莒南等县,目前灾情仍在进一步核查统计中。
对于本次强降雨,临沂市有关部门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前置抢险力量,做好防汛物资准备。根据《临沂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规定,临沂市防指14日7时30分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并采取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到人的方式,对沿河村庄、危旧房屋、低洼易涝地区、工棚房屋、小水库、小塘坝、敬老院等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坚决果断地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转移避险19943人,设置安置点48处,集中安置12825人,均由政府保障生活,群众情绪稳定。
科学调度,提前做好分洪准备。根据淮河防总、省防指指令要求,该市立即组织罗庄、兰陵、郯城3个县区做好启用邳苍分洪道行洪准备,分段包点对分洪道40公里沿线的82个村庄全面排查,利用短短3个小时时间,对99个路口堤段采取封路、拉警戒线、安排专人值守等措施,严防人员进入,做好了河道行洪准备。15日凌晨,因沂河洪水回落,水势趋稳,淮河防总办公室通知不启用邳苍分洪道分洪。
严防死守,全力开展抢险救灾,严格落实“三个责任人”制度,沿河县区、乡镇组织21407名干部对水库、河道、闸坝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确保出现问题及时处置。1220座漫水桥均安排专人驻点盯守,严禁车辆和行人通行。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社会救援力量共计11171人参与防汛抢险救灾,营救遇险人员285人。8月14日16时,省消防救援总队根据省防指防汛指令,调集青岛、淄博、潍坊、泰安、训保5个支队的370名指战员、43辆消防车、3辆“龙吸水”排涝车、3辆水陆两栖车、2套远程供水系统及21艘救援舟艇,赶赴临沂前置集结参加抗洪抢险。15日凌晨起,各地市消防救援增援队伍迅速投入抗洪抢险及灾后恢复工作。15日上午,各增援队伍分赴受灾较重的乡镇、区域开展排水排涝、前置备勤,累计排水7500立方米,清淤排障200立方米,转移受灾群众350人。15日下午,由于此次水情已趋于平稳,各增援队伍陆续撤离归建。(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辉升 报道)
私德不修,逾越道德底线,江西省赣州市公路发展中心原党组成员、副主任黄志强被“双开”
数字政通:推出“人和”行业大模型 助力政府客户数字治理体系建设